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我的酸奶喝完了,是时候囤几箱了。”

“咦?这里有个满199-188的优惠券,领了再买吧!”

“我领了,这个优惠太划算啦!”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你在“剁手”前是不是总会习惯去自己加入的各种优惠券群或者平台的领券中心找找是否有合适的优惠券?各种商家平台是不是总会发些直减券、满减券、折扣券来吸引你消费?领到心仪的优惠券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固然值得开心,可是有这么一群人在领劵到消费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来自广州的消费者邓某某抢到了京东商城满199-188神券,在“蜂电京东自营专区”购买办公椅及其他搭配商品总额200元,使用神券后实付20元。然而不久自称商家客服却联系告知,其拍下的商品已不生产,建议取消订单,并表示赔付10元。随后消费者联系京东客服反馈问题,京东客服表示商家活动设置错误,不予发货,同样建议其取消订单,并表示赔付10元。消费者要求申请交易纠纷,客服则表示无法申请。

无独有偶,来自东莞的消费者赖某某也抢到了京东商城满199-188神券,在“顾师傅紫砂旗舰店”购买了商品,使用神券后实付17.80元。然而第二天商家却通知其后台出错,无法发货,要求取消订单。对于消费者提出疑问,客服并无答复。随后消费者联系京东客服反馈问题,京东客服给出的方案是建议其取消订单,按实付价格30%赔付。消费者提出异议,但客服表示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双十一活动期间,京东推出了各种满减劵优惠活动,但是消费保却接到30多件消费投诉称,抢到券下单后京东却以“员工操作系统错误”、“后台出错”为由不予发货,消费者以为自己抢到了优惠力度极大的优惠券,殊不知只能面对取消订单的结果。

平台推出优惠券时就应该设置好各种规则,消费者在规则下消费,基于商家的原因导致交易无法进行应当给予消费者合理的解释和赔偿,否则消费者权益从何谈起?平台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应当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而非一句取消订单了事?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双十一来袭,各大商家推出的优惠券只增不减,种类繁多、规则各异的活动看似优惠力度大,其实往往暗藏多个“雷区”。

“满减”须“凑单”

同一品牌下会有不同的活动会场,参与不同的优惠活动,预售商品放入购物车后就会被生成不同的订单,导致很难凑够所需要的“满减”金额,想要得到优惠,就要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来“凑单”。

优惠券限制多

优惠券看似优惠却暗藏很多限制规则,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并且很多商家并未在售券页面写明优惠券的具体使用规则,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还常常存在“文字游戏”引起消费者误解。

红包种类繁多

红包已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传统红包摇身一变分化出不同的名目,普通红包、全球狂欢红包、战队红包、线下AR红包等等,不同的红包还有不同的使用规则和条件,消费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尽管双十一活动名目繁多,但很多消费者依然习惯“凑热闹”,参加到这场集体狂欢中去,“剁手”前务必擦亮双眼,避开三大“消费坑”。

电商专供与实体销售

有些线上线下商品看似一样,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消费者在购买前注意查看产品信息和相关参数。

先涨价后打折

先涨价后打折的商家促销潜规则早已见怪不怪,消费者购物前要理智选择,货比三家;对于心仪的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并与双十一价格进行对比,确定是否存在优惠。

中奖、退款、秒杀不明链接

不要轻信中奖、退款、秒杀等信息而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除了要防范以上“消费坑”以外,消费者在交易的过程中,要妥善保管好订货单、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电商承诺或协议、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截图、快递单号等电子证据。收到货物以后确认商品完好无损并符合约定后再签收,一旦发现商品有问题或消费权益受到损害,要立即与商家协商处理,致电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或商家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者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消费保_消费警示_抢到优惠券的那一刻以为自己是锦鲤,付款后却懵逼了……

消费保_公众号二维码

消费保,免费处理消费投诉的公益平台!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