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保过班”,其实是误导消费

暑假来临,各种暑期辅导班、培训班也铺天盖地而来,许多消费者对所谓的“保过班”特别感兴趣,但是也有许多消费者坦言所谓的“保过班”其实很坑爹。保保在此告诫广大消费者,所谓“保过班”,其实是在误导消费。

据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广告法不大了解,因此在选择培训机构的过程中,主要看的就是其广告宣传,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为提高自己竞争力和知名度,往往在广告宣传上下足功夫。新《广告法》第二十四条对于教育培训类广告做出了3种禁止性规定:对诸如“保过”等承诺性用语、“有命题组成员”等暗示性用语、用行业协会的名义或专业人士的形象作为“实力证明”等广告宣传行为明令禁止。一是不得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例如在广告宣传语中不得使用通过率,包过、名校直升等字眼。二是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公益广告除外),同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给家长发送宣传信息,否则视为违法。三是不允许10周岁以内的未成年人做代言人,而且代言人必须使用过代言产品或真实参加过相应的教育培训。四是杜绝绝对用语、极限用语,比如“最大”“最专业”“第一”等字眼,如果与事实不符,将会受到严厉惩治。

消费保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利用各类学术教育机构、专业人士的名义或形象进行实力证明的广告宣传行为,均属违法行为。消费者发现上述违法广告,可向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所谓的“保过班”其实是在误导消费者,因此,不能盲目相信广告内容,要对该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多方对比,而且无论消费者选择哪家培训机构,一定要与其订立书面合同,其中关于培训内容、培训费用、培训效果、违约责任等最好都要作出明确约定,同时还要保存好该培训机构相关的宣传资料。

(部分法律内容来源于中国消费网)

消费保,一款免费处理投诉的APP!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