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促销套路,花钱也成了一门学问

如今,中国早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一年一度的“618”、“双11”已经成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除了推动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阿里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外,众多消费者也成为了推动消费经济的“无名英雄”。

 

618购物节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直播平台的极速发展,商家的促销套路也越来越多。近日,根据消费保投诉大数据,小编发现一些商家借节日打折来诱导顾客进行消费,有的在活动前大幅度提高“原价”,有的在满减打折上大作文章,层出不穷的套路让不少消费者屡屡“中招”。

 

今年高考,“数学太难了”一度冲上热搜。实际上,某些商家的打折公式往往比高考数学更难——高考数学虽难,但起码题目设置是清楚的,相比之下,商品促销打折不仅充满了复杂的混合运算,而且预设了重重机关,套路堪称高深。

 

“618”购物节近在眼前,又到了消费者一边烧钱、一边拿着计算器烧脑的日子,一些商家已经悄然上调了商品标价,为后续“打折优惠”预留空间。时至今日,简单的折扣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种种复杂的算法套路,虚假打折套路包括先提价再降价、设置复杂满减规则、确认收货再退差价等方式,令人防不胜防。

 

案例一

 

夜晚,总是最感性的!小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在双手不听使唤的情况下点进了某平台一家直播间,看到带货主播通红的脸卖力地吆喝:“家人们,咱家这款酒,市面上都是卖1299元,现在直播间给各位家人送福利,6瓶只要98元,这是我和厂家要来的内部折扣,欲购从速!”为此,主播还展示了这款酒在某购物平台上的标价:398元一瓶。随即,点击主播提供的链接看到该酒的标价确实为398元一瓶,但在该酒的官方旗舰店,这款酒的售价一直都是6瓶98元。

 

案例二

 

有网友上月底看中了一款显示器,原价1499,放在购物车,想看看618会不会打折。到了六月一号,再看一下,价格变成了1799,然后京东plus优惠200,变成了1599,真的是侮辱我智商。

 

由此可见,商家打着低价的幌子,埋着欺骗消费者的套路。在网购的过程中,类似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明降暗升的“虚假打折”,兜兜转转仍是原价,甚至打完折价格比平时还贵。关于促销中的“原价”定义,国家发改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明确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因此,商家在促销活动中采用“原价”标示,或使用“日常价”等类似表述实际传达“原价”含义的,应当符合这一规定。而“虚假打折”常见的形式是在打折之前,商家对商品或服务先行涨价,涨到较高水平后再打折的行为,显然是对消费者的诱导和欺诈。

 

“618”来临之际,消费保提示广大消费者:

 

1.面对各种促销手段和低价诱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选择正规网络交易平台。

 

3.摸清优惠套路,谨防被忽悠。

 

4.理性对待促销,避免冲动消费。

 

5.警惕先涨价后降价及虚标原价。

 

6.谨防 预售、特价商品不能退换。

 

7.保留消费凭证,方便维权投诉。

 

透过现象看本质,买家开心,卖家高兴才是电商交易应有之义。对消费者来说,消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当,消费满意、消费开心才是真正的购物节。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