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万买的“故障机”,产口罩速度还不及它掉价快

前几年,餐桌上的生姜和大蒜,被炒作出了“姜你军”和“蒜你狠”的大新闻。


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一罩难求”,口罩的身价也随之翻了数倍,口罩行业也变成了香饽饽。


(图文无关,网络段子)


当然,有不少人“嗅觉”敏锐的炒家,在疫情期间赚的盆满钵满,但也有不少人,在这次风口就被“吹跑了”。


时间就是金钱,许多厂家匆忙订购口罩机,以赶上这个赚钱的好机会。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花98万购买的口罩机却无法使用


2020年4月12日,李先生的公司与与东莞市野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签订《设备买卖合同》,以98万元每台的价格向野田公司购买4台KN95鼻梁内条外置打片机。



“合同签订当日,我司付野田公司全款392万元人民币,并于2020年4月21号,上门提取设备,但未如期提取,延期几天才拿到设备。”李先生先是简单的说了一下购买设备的过程。



“拿到设备当天,在调试时就发现设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我司多次向野田公司反映,野田公司才派技术人员来我司维修设备,两次维修后,设备仍然无法正常运作。从设备买回截至今日,野田公司一直未给我司修好设备,一直无法投入使用。给我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向野田公司提及退款事宜,却不再回应。”李先生无奈的说道。


消费保在接到李先生上述的投诉,及时的联络了东莞市野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张姓的女士表示需要和领导反馈。消费保也会持续跟进此次投诉。


口罩价格“一落千丈”


一次性口罩公开零售价格,最低降到了0.318元一只,你没有看错,是0.318元,而且还包邮!一次性口罩从最早的7元一个,到现在0.318元一个,价格经历了跳楼式的暴跌。这说明现在口罩已经供过于求了,成为了买方市场了。


口罩,疫情期间的硬通货,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息,已经成为烂大街的普通商品。



零售价,比一些口罩厂的批发价格还要低。一只口罩,光是三层布,成本就要花掉了0.45元,挂耳、压条、人工成本,再加上去的话,一只口罩卖0.35元,肯定是亏钱在卖。


如果不是亏钱,那就是使用的熔喷布不合格;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熔喷布,就一定会亏钱。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亏钱还卖?其实很容易理解,清库存,回笼资金。



所以,生产口罩,已经不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了,口罩机,也不再是印钞机。


现在一次性口罩市场真的很残酷,都在亏本清库存,很多工厂,卖完库存,也就该破产倒闭了。


当初老板花100多万抢来的口罩机,现在准备10万贱卖了,这些老板很清楚,如果现在再不脱手,再过一个月,只能当废铁卖了。


行业开始大洗牌


一次性口罩在国内卖不动,现在海外疫情日益严重,急需口罩,出口到海外不是一条救命之路吗?


的确是,先来看一组数据,从3月1日至4月30日,中国共出口了278亿只口罩。平均每天出口4.6亿只口罩。



这是由于海关之前对口罩出口比较松,很多不合格、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也能出去。


但是,很快,海关就“收紧”了。4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53号公告,要对口罩出口进行商品检验。



这就是所谓的法定检验,意味着出口商必须报检,检验合格了,可以出货;检验不合格,口罩会被扣下,还可能罚款。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起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进入者,都是被“巨量”的口罩询价盘所迷惑,以为自己真能造出口罩来,就能全部卖出去。当他们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发现前面还有一大堆坑在等着。


回归风平浪静之后,口罩迎来了大洗牌。


评论 0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