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导游”为何屡禁不绝。据媒体报道,一名导游因购物问题引发纠纷,威胁游客“让你无法离开该岛”。现场视频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介入,对涉案导游依法立案调查。
像这样恶劣的事件时常会发生,尽管每一次被曝光的事件都能得到了迅速、严肃的处理,但“野蛮导游”事件仍然屡见不鲜。主要原因就是跟目前旅游领域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其次就是当前旅游市场的业态粗放,以及在这种粗放业态下产生的低层次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旅游市场兴起之初,由游客支付团费,食、住、行、玩、购全部由旅行社和导游安排的团体旅游模式成为当时旅游市场的主要形式。这种旅游业态的主要弊端是模式雷同,服务趋同,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在同质化的市场里,价格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低价者生存”的现实问题面前,旅行社只能自己拼命压价,最极端者甚至可能出现了“零团费”的旅游团。然而,天底下没有进行免费的午餐,当团费低于中国旅行社的成本控制价格,如果他们不想“赔本赚吆喝”,旅行社就得想方设法从其他一些地方找补。通过强制游客网络购物、消费来获得经济回报提成,就成为我国旅行社最重要的补偿技术手段。
在旅游市场,通过低团费吸引游客,在旅游期间通过诱导甚至强制购物消费来牟利,已成为旅游市场中相当常见的商业模式。此外,有关各方相互串通,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格局。那些定点饭店、定点酒店、定点商场、定点景点、定点消费的娱乐娱乐项目,甚至形成了灰色的利益联盟。群游游客就像"被宰杀的羔羊",整个行程到这一行的一般利益链上,每个环节要被宰刀。
虽然偶尔有媒体报道导游辱骂、威胁和殴打游客的案件,但与真实案件相比,这些暴露的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现实世界中,未暴露的案例越来越普遍。只要参加过旅行社团队游,谁没有经历过诱导消费?谁没见过那些"珠宝玉石商场"的各种形式的营销方式?在这些灰色地带的产业链中,隐藏着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规则,隐藏着许多不能见光的交易。如果这种环境生态圈不改变,它就像细菌的滋生地,偶尔的的野蛮导游行为就有可能变成接连不断的发生。
加大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虽然"野蛮导游"可以减少,但只要团队旅游同质化的竞争,低成本战略的现状没有改变,旅游市场的一些混乱将难以根本改变。在这个模型中,旅行社、饭店、宾馆、景区、销售场所、娱乐场所都形成了利益联盟,形成了事实上的勾结。为了促进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一些灰色甚至非法活动视而不见。这种利益格局、利益联盟是难以打破的。更重要的是,游客本身也成为这个利益联盟的重要参与者。现实中,追求低价、追求"花最少的钱,参观最多的景点"的游客很多。如果游客不是以质量和体验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只看价格,那么旅游市场将难以改善,"野蛮导游"的现象也将难以消除。
可以看出,低价竞争导致了灰色经营模式,灰色经营模式导致了经常性的混乱。要打破这个怪圈,不仅要靠执法监督部门的严格监督和执法,还要靠游客的成长和成熟,以及整个旅游市场的成长,大环境生态圈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
消费保网上投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