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台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据调查发现二手平台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虚假价格、平台的不良表现和恶意欺诈等方面问题。其中,假冒伪劣产品最多,一些卖家故意隐瞒商品质量,虚假高价主要是卖家故意虚假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甚至通过二手平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购买后拒绝退货或迟退款。二手平台不严格履行资质审查、日常管理等义务,导致很多虚假卖家在平台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QQ截图20210308181417.png


二手数据平台的消费经济纠纷较多的原因,主要是通过注册门槛低、违约成本低和维权举证难。不少二手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属于零星交易,不用办理营业执照,即便账号被封锁关闭,换个手机号再注册,就可以重新发布新的商品管理信息,而且这些商品结构一般不用经过检查,所以他们很难得到保障我国商品的质量。违约成本低,个人卖家在平台上销售市场商品,一般不用缴纳保证金,即使违约或者已经出现网络侵权主要问题,一般也只是退货退款,没有任何其它损失。由于二手商品价格一般开封使用过,加上又没有相关专业证书或品牌鉴定,消费者之间很难判断商品的真伪优劣,而且容易发生矛盾纠纷后,双方都很难举证,所以很多类似问题解决起来往往也是比较严重困难。

一、二手交易平台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质审核通过问题。不少卖家并非我们个人闲置物品交易,而是以二手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卖家在平台上进行分析多次交易,实际上他们就是发展需要及时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者,但平台可以没有充分履行资质审核工作以及向有关政府部门上报的义务,导致网络平台内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

2、日常监督问题。许多平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相关法律明示禁止商品或服务,但平台管理明显不善,这也是平台内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和违禁品的主要原因。

3、平台机制不完善。一些二手平台没有安全可靠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导致消费者选择私下交易,显著增加资金安全风险;一些二手平台没有建立信用评估机制,使得非法用户很难真正受到信用惩罚;一些二手平台没有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如果消费者纠纷或权益受损,平台缺乏有效的售后调解和维权渠道。


QQ截图20210308181320.png


二手平台要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我们应该承担资格审查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否则我们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手平台应不断完善平台的交易规则、日常管理、信用评估、售后服务等相关制度,促进二手市场健康规范发展。对二手交易进行市场不断加大政府监管工作力度。有关管理部门应在鼓励和督促二手平台可以建立 一个健全企业交易活动规则、信用风险评价、售后服务、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同时,严厉查处二手平台的销售假冒伪劣以及违禁物品及服务社会行为。

消费者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二手平台消费时,要仔细查看平台规则、卖家认证及信用等级等相关信息,对于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通过二手平台购买奢侈或贵重物品,最好请专业人士鉴定查验,尽量不要脱离平台私下交易和支付款项。如果权益受到损害,及时收集好相关证据,与卖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也可以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消费保投诉


评论 0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