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拒绝收现金是不是违法

近年来,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非现金支付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一些商家也拒绝人民币现金,不仅损害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QQ截图20210508174518.png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门发出了六张罚单,全部与拒付现金有关。罚款的对象既有相关责任人,也有物业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处罚金额从一万元到十万元不等。早在2018年7月12日,央行就发布信息公告管理强调,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发展格式合同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进行拒收现金。随后,多地开展了拒收现金主要集中整治行动。但为何拒收现金社会现象我们仍然屡禁不止?

在商家看来,拒收现金源于他们缺乏法律意识。拒收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近年来,虽然央行数次强调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但从近期受罚主体的数量来看,仍有较多商家不以为意。拒绝现金对商家来说是"方便的"。移动支付的使用不仅可以消除货币损坏、假钞等业务"头痛"问题,而且可以防止收银机管理上的漏洞,还可以避免现金储存、库存、管理、运输等后续问题。然而,这对商家来说是方便的,但对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就带来了很打的不便。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方便老年人日常消费,包括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高网上消费便利水平。随后,央行还发布特别公告,强调不得采取歧视性或不方便的措施排除现金支付,造成“数字鸿沟”。从法治文化建设国家层面看,当前亟需加强人民币管理法治中国建设,修订和完善人民币管理工作相关信息法律政策法规和制度。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要明确提出相关理论概念,准确界定拒收现金行为,并规范执法检查程序,使现行的人民币管理会计法律法规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拒收违法现金”的宣传,纠正错误认识,形成社会共识。同时,加强对拒收现金行为的调查,依法惩处拒收现金行为。

金融机构还应提高现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社会的多层次现金需求。一方面,引导公众兑换银行持有的残损货币,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清洁度,减少商家拒收残损货币引发的纠纷;另一方面,要做好小面额人民币券的匹配和现金供应,满足公众对小面额货币兑换的需求,减少商家因零币和货币结构短缺而拒绝现金的情况。


QQ截图20210508174535.png


当我们发现拒收或者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应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向当地人民对于银行分支机构投诉、举报,也可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市场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信息渠道方面进行分析投诉、举报,维护社会消费者通过自身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共同为人民币现金的使用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消费保投诉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