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鲜调包事件屡屡发生

近日,《龙虾断腿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事件中的闫女士买了龙虾拿去餐馆加工,为防调包掰掉两条小腿,可菜上来后,她发现龙虾不仅个头长了,小腿还“重生”了。闫女士说,龙虾是她在海鲜市场花了500元买的活虾,经海鲜店老板提醒,掰掉了两条小腿防止加工时被调包。最终餐馆老板给重新做了一只龙虾。


QQ截图20210520172239.png


都说买家不如卖家精,闫女士在与商家的斗智斗勇中完胜,也算是给消费者找回了点面子,毕竟不是所有买家都甘心任人宰割的。但消费者好不容易扳回的这一局,却让人在开心之余有点心酸。

商家诚信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这样的关系是正常的企业逻辑。然而,海鲜互换事件频频爆发,却让消费者每次吃海鲜都有所顾虑。如果这次不是行业人士提醒,闫女士没掰掉龙虾小腿留了证据,估计也是稀里糊涂就挨了宰。短期来说,商家如此投机取巧肯定会节省一些成本,然而损失的却是他的长远利益。失去了信誉,饭店的生意就只能走向下坡路。所以说,掉包对于生意人实在不可取,也万万不可尝试。

消费者确实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事实上,就海鲜调包这一类事件,全国不时有发生的各种案例,也让消费者生活变得越来越精明,总结出了无数的经验。在互联网上随便搜索,商家的套路虽然深,但网友们也给出了很多聪明的花招,什么点了鱼要当面摔死,要做好记号之类的。消费者出来吃饭是为在享用美味时给予我们货真价实的食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并不想与不良商家斗智斗勇。与其说是商家让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还不如问,是谁把消费者逼成了智多星?


QQ截图20210520174400.png


海鲜餐厅在不诚信经营下,海鲜调换事件屡见不鲜,这样的市场环境如何让人放心消费?消费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创造一个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否则,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钱的消费者也不敢轻易出手。对于不诚实的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有关部门要敢于亮剑。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的消费意愿,敢于消费,从而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保投诉


评论 0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