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称,在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卖3元一张10元的优惠券,是卖家通过虚假投诉网约司机获得的。这话题一出现就引起了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一些消费者说他们也买过类似的优惠券。虚假投诉居然可以得优惠券?
据了解网友是通过网上看到的所谓“省钱攻略”帖子。根据商家的说法,让商家登录你的账户然后操作获得优惠券。然后商家靠给的账号投诉网约车司机,取得优惠券。也有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商家借用或盗用他人滴滴账号信息,以司机迟到、拼友迟到为由进行虚假投诉,获取滴滴优惠券并出售给他人获取利益。
针对此类事件,交易平台和滴滴均做出回应,称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滴滴公司一位负责处理客户投诉的负责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套路”:简单来说,先获取买家账号并登录,然后从历史订单中随机选取一个投诉单,或者直接打车,车到后不要上去,然后去滴滴客服投诉司机,最后获得优惠赔偿。
浏览了一些电商平台,发现除了出租车打折券,外卖券也有。一些消费者表示,这些外卖优惠券中有一部分是通过虚假投诉获得的。
业内人士通过分析,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在购买、享用服务发展过程中企业遭受委屈,都可以向该服务方所在的平台可以进行差评或投诉。部分信息平台往往会先行处罚以及相关法律从业者,再进行研究后续调查,只求获得更多顾客提供满意。但平台管理规则也可能会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充分利用,依靠此道获得非法经济利益。
网络进行虚假信息投诉骗取补偿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而“差评师”用发差评和删除差评的方式去要求商家付费,已涉嫌敲诈勒索。
对于购买此类优惠券的消费者,如果乘客知道商家通过虚假投诉获得了优惠券,由此造成的平台损失将不得不由卖方和买方共同承担,卖方和买方都参与了欺诈。如果买方事先不知道,那么平台将来如果对买方的“信用点”进行处罚,卖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投诉管理机制,需要企业相关法律监管工作部门、商家和平台形成合力,核实确认服务的具体情节,对通过网络虚假投诉骗取平台经济补偿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消费保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