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双十一” 热潮刚过,就有多位电商卖家反映,遭遇了部分消费者利用 AI 伪造商品瑕疵、骗取 “仅退款” 的情况,最终导致商家货款两空。


西安一陶瓷店店主王强表示,他的客服账号曾收到一条售后申请,买家称,“杯身有裂纹,申请‘仅退款’”,并附上了杯身有多条裂纹的图片。王强的第一反应是包装出了问题,但他店里的陶瓷制品均采用“泡沫套+防震棉+纸箱”的三层包装,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出于谨慎,王强邀请买家视频验证,买家却未接受,还表示不用退款了。这一异常举动让王强产生怀疑,他使用电脑里的AI检测工具对图片进行分析,系统显示该图片“92%概率为AI生成”。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还有部分商家发帖反映:“有些图一看就是AI生成的,客人还不承认,我让她换个角度拍视频她也不愿意,一直强调要仅退款。更有些人连水印都没处理干净就发过来了”。

一服装店的电商客服提到,有顾客声称收到的连衣裙领口有严重脱线,并附上了一张图片。但实际来看,脱线处的光线角度与整件衣服的光影明显不符,且边缘存在典型的AI生成痕迹。“这种明显造假的情况,还要坚持仅退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针对这类问题,不少店铺开始要求消费者拍摄视频及多视角图片来证明商品瑕疵。某店铺的电商客服称,现在客服团队的日常会议上,如何识别 AI 伪造图片已成为新的培训重点。“我们要求客服遇到高价值商品索赔时,必须要求顾客提供多角度视频验证,有些客人被识破后就不再继续纠缠了。”
那部分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该如何定性,是否涉嫌违法?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行政领域方面,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双十一维权专属通道已开启!如遇商家擅自取消订单、优惠券无法使用、虚假发货、拒绝价保等问题,无需容忍!第一时间上消费保发起投诉,为您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点击这里,立即投诉!
推荐阅读




本文综合来源 | @蓝鲸新闻、@三秦都市报、@红星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