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方消息证实,贝壳已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裁员,涉及产研、运营、中后台等多个部门,赔偿方案为N+4(不含贝壳经纪人),相当于N+1加上3个月年终。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在业内引发热议。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贝壳营收为2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6亿元增长2.1%,主要由于房屋租赁服务净收入增长;而净利润7.47亿元,同比下滑36.1%。“增收不增利”促使贝壳加快降本增效。
据悉,贝壳正全力推进“人+AI”房产交易协同模式,其AI找房产品“布丁”、经纪人助手“来客”已广泛应用,AI房源成交率达传统模式的4倍。尤其是在交易的关键环节——签约及售后服务中,数字伙伴“小易”利用AI能力,赋能签约质检、签后代办事项自动跟进等场景,已累计为经纪人节省工时超过3万小时。

贝壳CEO彭永东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我们通过组织结构升级、流程重构及科技创新……将加速AI能力在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渗透。”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裁员是贝壳为聚焦AI战略、压缩成本的关键举措,未来或进一步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技术转型。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贝壳作为行业龙头,虽然核心交易业务面临行业性压力,但其财报指出,增长“主要由于房屋租赁服务净收入增长,部分被新房及存量房业务净收入减少所抵消”,说明“贝壳找房”装修、租赁等非房产交易业务正强势崛起,成为驱动增长新引擎。
当然也伴随着相关投诉,比如业内广受诟病的“假房源”问题,中介抛出高性价比“诱饵”引流。据统计,消费保平台累计受理“贝壳找房”相关投诉546件,涉诉金额2600.58万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21.24%。
分析其投诉问题,合同纠纷以20.65%的占比位居首位,这反映出品牌在合同规范与履约环节存在突出问题。

服务问题(15.27%)、虚假宣传(14.77%)、退款纠纷(13.26%)的较高占比,说明品牌在服务质量、宣传真实性、退款流程的合理性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需强化服务人员专业素养、规范宣传内容、优化退款机制。
2025年11月5日,消费者荣女士(化名)投诉称,其通过“贝壳找房”租赁的公寓入住四天就出现严重虫害,经历多次清扫和专业消杀仍未解决。

荣女士上传的虫害实拍图
“我约了专业消杀,检测后未发现异味和腐烂源头,检测报告说家里什么类型的苍蝇都有,主要是动物尸体和猫的粪便产生的。”
据荣女士介绍,由于担心虫害无法安住,她联系了贝壳管家和客服,协商在解决问题前提供外住补贴。因管家回复含糊和客服响应不积极,且反复消杀仍未解决,荣女士提出退费和改善服务的诉求。
截至发稿前,消费保平台已联系企业跟进处理。
在“贝壳找房”消费者诉求中,退费诉求以31.87%的占比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赔偿(21.04%)、改善服务(15.44%)。

退费是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方向,赔偿、改善服务类诉求也占据一定比例,反映出消费者维权的决心,以及希望得到尊重和标准化服务的美好愿望。
“贝壳找房”号称为三亿中国家庭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赁、装修等全方位的高品质、高效率居住服务,由于业务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投诉涉诉金额相较高于其他行业。

据统计,5,000元以内区间占比达59.06%,是涉诉金额最集中的区间;其次是5,000-20,000元区间,占比22.46%;20,000-50,000元区间占比7.79%;50,000-100,000元区间占比5.07%;100,000元以上区间占比5.62%。

“贝壳找房”投诉用户地域分布中,北京市以8.40%的占比位居首位,南京市(6.45%)、上海市(5.86%)紧随其后。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部分重点新一线城市,一方面说明这些城市交易活跃度高、住房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消费维权意识更高。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推荐阅读
文 | 子不语
编辑丨得鹿
数据支持 | 问燕微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