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发文声讨,中信银行泄露“流水”引众怒,我们还有隐私吗?

前段时间被中行原油宝刷屏,今天又被中信银行泄漏流水刷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信银行称“配合大客户”


5月6日下午,微博大V、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引爆了一众对中信银行的声讨和质问。



微博中提及,笑果文化在其未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中信银行,打印其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已经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池子”与中信银行沟通时,中信银行则表示,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在哪里的战争,就在哪里解决


5月7日凌晨中信银行官方微博发布道歉信。



中信银行表示,“我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提供了王越池的收款记录。对此,向王越池郑重道歉!”中信银行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这消息一出直登微博热搜榜第一名,且热度不断增加。



对此,不少网友好像并不买账,纷纷留言:“公众人物可以利用社会影响力进行维权,普通客户维权成功又有多大的可能?” “道歉有用的话,要法律来干什么?”

如今,信息泄露似乎已成为社会常态,许多人甚至已经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习以为常。

有网友表示:“在互联网上,我们都是透明人”;“刚刚购买了房子,就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注册了某个教学网站,就不断有人打电话销售课程”。


也许是你的生活习惯出卖了你


在个人信息被大量贩售的时代,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滥用?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将信息泄露的可能降到最低。


1.勿贪心、勿好奇


浏览网站时,看见弹窗广告千万不要随手点入,更不要沉迷性格测试、心理测试等,在测试中大量填写个人信息。

面对个别APP推出的返利措施,盲目注册,甚至不忘拉上好友,为APP发展新用户,你的“贪心”还将你的朋友一起拉入了信息泄露的漩涡。


2.妥善保存含有个人信息的凭证


快递单、个人简历、交通票据、个人名片等,未加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部分犯罪分子也恰恰是把握了这个漏洞,精准掌握了你的信息。

凡是涉及个人信息的票据、账单等,丢弃前都应进行一定的处理,撕碎、涂抹后再进行遗弃,对于需要身份证复印件的场合,在遗留给相关单位前,应注明身份证的用途,并可标注“仅可使用一次,再复印无效”等字样。


3.不在社交平台透露过多个人信息


许多人更与并不相熟的网友聊天过程中,透露了过多的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平台中发布的个人照片、图片信息进行收集贩卖等。

在日常分享过程中,应注意对个人信息充分保护,不过度透露个人家庭住址、行动轨迹等信息。


4.仔细阅读相关权限


许多APP利用用户不仔细阅读条款的弱点,大肆获取不相关权限,对于用户位置、通讯录等敏感权限进行搜集。

在点击“同意权限”前,不妨思考一下,此项权限与APP哪一项功能相对应,当一个APP频繁提示你希望获取敏感权限时,则更需多加警惕留意。

同时,在面对生活中其他信息采集时,也应保持警惕,不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身份证复印件等发送给他人,不在公开场合暴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


信息泄露了,该怎么办?


生活中,在谨防信息泄露的同时,我们也应对于一些异常现象保持警惕意识。

频繁接到某领域的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收到账号异常登陆提醒,办理某项业务时,出现身份验证异常等问题,应及时反问自己,是否最近的一些生活状态及行为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泄露。

同时,应及时更改自己重要账户的信息及密码,与账户相关机构进行核查核对,明确个人身份信息。一旦信息泄露侵犯到自身权益,则应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通过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举报投诉,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说对于骚扰信息等部分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过度理睬并不可取,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放弃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

不随意填写问卷报告、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的账户密码……

在个人能力的范围内,对自己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将信息泄露的风险降到最低。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