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平台被疑爱“杀熟”,90后女性易中招!收下这避坑指南 ~


01




“大数据杀熟”乱象

这些行业超严重





最近,消费保平台发布了一份投诉数据分析报告:截止到2025年4月消费保平台共收到1357件“大数据杀熟”相关投诉案件!


从机票酒店到外卖咖啡,平台通过用户消费记录、手机型号甚至下单时间计算用户消费力,进而进行差异化定价?同一杯咖啡竟能凭空贵出3元? 



TOP3|“杀熟”重灾区



1.在线旅游平台(占比50.48%)


典型案例:同一航班,老用户比新用户贵?



2.电商平台(占比21.22%)


典型案例: 深夜下单比白天贵?会员价反超普通价?



3.网络游戏(占比12.09%)


典型案例:氪金玩家抽卡概率竟比新手低?! 



TOP3|品牌提及率排名


数据源于消费保


02




谁在被迫“缴智商税”? 






 1.女性用户占比超60%


数据源于消费保


2.90后成最大冤种(54.21%) 


数据源于消费保



3.500元以上大额“杀熟”占比过半


数据源于消费保



4.北京、上海、广州投诉最集中 

 

数据源于消费保


03




真实案例

瑞幸咖啡也玩“时间魔法”?






赵先生晒出同一天,不同时间点的页面截图:

☕ 橙C美式29元or32元?

⏰ 价格像股票一样实时波动

“促销策略不同”导致价格不一?

(网友辣评:原来我喝的不是咖啡是韭菜汁)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04




防止被“杀熟”指南





三招|消费者自救



1.比价玄学:换设备/账号/IP地址下单



2.留证意识:订单截图+录屏取证一条龙



3.维权渠道:消费保平台/12315一键投诉 



给商家的忠告


别把用户当韭菜!

公开定价算法才是长久之计 !



网友热议


“难怪总感觉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建议改名叫《大数据杀穷》更贴切”

“看完立刻删了所有购物APP历史记录” 


你被哪些品牌“宰”过? 欢迎留言区曝光!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别让大数据成为“宰客工具”!



文 | 骆文

编辑 | 非鱼




投诉维权点击这里>>>立即发起投诉


评论 0
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