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陷危险风波 了解几个疫苗小知识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披露一起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人用二类疫苗案件,波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令人瞠目结舌,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大新闻头条顶置和群众满版的声讨。

据济南市公安局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办案民警介绍:自2011年以来,在未获取任何药品经营许可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庞某某、孙某(母女)二人通过网上QQ交流群和物流快递,联系国内10余个省(市)的100余名医药公司业务员或疫苗非法经营人员。购入防治乙脑、狂犬、流感等病毒的25种人用二类疫苗或生物制品,之后加价销售给全国18个省、300余名疫苗非法经营人员或少量疾控部门基层站点。累计涉案金额高达5.7亿余元。

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庞氏母女经营的疫苗及生物制品虽为正规厂家生产,但由于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至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可能产生副作用。有的疫苗可致接种者终生残疾或死亡。

What?残疾?死亡?听到这个消息,百姓们感觉眼前一黑,心中传来碎裂的声音。

各大论坛留言的信息几乎都是提问有关疫苗话题,很多家长的留言都带着无助和恐慌。药品监督出现问题,的确让人担忧。但是我们首先要冷静下来,了解清楚关于疫苗的科学知识,再来理智发言询问。

什么是二类疫苗?

我国目前接种的疫苗有两类,分别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这类疫苗通常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常见的二类疫苗有: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二类疫苗中有可替代一类疫苗的选择,如乙肝疫苗就属于一类疫苗,但二类疫苗中也有乙肝疫苗可供选择,进口的乙肝疫苗就是二类疫苗。)

据了解,涉事疫苗已经被销毁,目前流入市场的问题疫苗也因为失效过期而被停用。另一方面,这次出问题的都是“第二类疫苗”,平时儿童必须接种的那些疫苗大多属于“第一类疫苗”。所以,担心孩子接种到不合格疫苗的父母可以先松一口气了。而准备带孩子接种第一类疫苗的父母可以着手准备,以免耽误了正常预防接种。

  • 疫苗冷藏不当会造成一些什么后果?

此次涉事疫苗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来自于非法厂家,而是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有疫苗都是热敏感的生物制品,各国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定为2~8度。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疫苗在推荐储存的温度之下,其实也在发生效价丧失,所以在推荐储存温度状态下疫苗也有有效期限。而在推荐储存的温度之外,效价丧失的速度则会大大加快,疫苗就会在有效期限之前将失效。所以说,若储存的温度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温度,会加快疫苗的变异或变质。

另外,不同疫苗的热敏感性不同,根据世卫组织给出的资料,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所以说,根据疫苗的品种不同,失效程度也不同。所以冷藏不当的疫苗未必一定失效。
正规的疫苗如果因为冷藏不当或因为超过有效期限,而导致疫苗失效,接种后就无法产生免疫应答,但并不是直接致命。就个体而言,如果是接种乙肝、甲肝、水痘疫苗之类,在接种失效疫苗之后,自认为已经有了抗体而放松警惕,只是可能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是给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患者接种了失效疫苗,则会因为无法防止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
而就群体来说,接种失效疫苗,人群没有得到免疫,大大增加了疾病流行的风险,是社会的人力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接种到不合格疫苗

实际上,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的24~48小时内,后期再发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狂犬病疫苗这样的,多数人也不用担心。所以如果您和家人在接种疫苗的48小时内无任何不良反应的话,就可以排除接种不合格疫苗。如果您在接种后两天内发生呕吐,高烧等不正常反应,请立即去当地医院就诊,确认病因。值得一提的是,普通的药物过敏也会导致此类反应,所以即使出现这类反应也不要立马判断自己接种到不合格疫苗,而应该询问医生病因,谨遵医嘱。

另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认为,根据目前的情况猜测,问题疫苗一般是流向了一些不正规的防疫机构。所以,群众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是当地正规防疫中心的疫苗,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不会存在新闻所指的问题。

关注消费保,一款免费投诉的APP,即可收到更多消费预警~

评论 0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