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并不保险!保监会都发出了警示!买保险的速看!

温瑾 2016-04-03 10:50
分享 分享

买保险已经成为很多人抵御风险的重要选择,尤其是人身保险的增速连年创新高。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保险业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是这繁荣的背后却有诸多误导、欺诈猫腻,让买保险也变得不保险了!

日前,保监会特别通报了5起典型案例,向所有消费者发出了购买保险的警示!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警惕保险营销误导和欺诈现象!

通报的5起案例显示,目前保险营销存在说假话、两边蒙,营销误导花样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夸大产品保障范围、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以保险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不注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消费保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前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需求,不盲信保险营销人员

一方面,消费者要合理评估自身需求,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保险品类;另一方面要向销售人员详细了解欲购买产品的性质,区分清楚该产品到底是银行存款还是保险,详细了解保险品类以及各自的区别。

消费者切忌不能盲目听信保险营销人员,要多方面去了解信息,比如可以询问购买过保险的朋友;而且还可以货比三家,对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进行对比后再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一定要提高警惕,明确自己的需求,尽量绕开陷阱不上当。

温馨提醒:保监会规定人身险产品须设置最短20天的犹豫期。其间,投保者可以退保且不蒙受损失。如果消费者在银行误购买一年期以上的保险产品,可以在犹豫期内主动申请退保。

第二:详细了解合同条款,将所有承诺细节书面化

保单合同协议是购买保险的重要凭证和权益保障,在签约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保单合同的每个条款,譬如保单合同封面的风险提示语和保险金额、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部分。同时要将了解的内容落实到文字,尤其是保险营销人员作出的承诺及了解到的其他情况要逐项用文字记录下来,并逐项在保单保险条款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并加以确认。

第三:交钱时要谨慎,最好亲力亲为,且要及时验证保单准确性

当详细确认合同条款后,在交钱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切勿将大额现金保费委托保险营销人员代交,而且交钱前要仔细核对保费收款账户,若发现收款账户与签发保单的保险机构不一致,尤其是收款账户名称为保险营销人员或其他个人时,这种情况坚决不要交保费。

消费保,一款免费高效处理投诉的APP!

一切形式的刷单返佣、充值提现都是诈骗。消费保平台处理投诉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消费保工作人员不会在评论区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联系投诉人,请不要随意相信通过微信及QQ联系的陌生人,更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谨防诈骗!
评论
小程序
消费保小程序
APP
消费保APP下载
公众号
消费保微信公众号
VIP
反馈
客服
投诉业务专属客服
商城清洗业务
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