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去世”的名人有很多,其中传得最甚的当属金庸先生,据不完全统计,他曾“被死亡”20多次。
2018年10月30日19:10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这是假的”。
2018年10月30日19:32
人民日报客户端更新金庸去世消息。
2018年10月30日19:36
“金庸去世”登顶微博热搜第一,紧跟着后面的是暗红色背景的“爆”字。
1997年,金庸先生完成了心脏手术后不久出席了一次酒会,那时的他撑着拐杖非常虚弱。当时一位报社的编辑看见了之后回到报社,立即编了一个悼念的版面,作为预备。版面放在抽屉里,年年更新,而在此之后的第21年,它终于是可以用上了。
以94岁的高龄安然离世,本是喜丧,但刷着这个消息却令无数曾以梦为马,读着金庸小说,做着行侠仗义江湖美梦的我们无限感伤。
他的江湖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
1948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来,名家辈出,而金庸先生几乎成为了武侠的代名词。
从1955年到1972年,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其中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剩下的那一部是《越女剑》。
这些小说屡被翻拍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风靡整个华人世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六十年来,其作品在席卷整个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的文字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先生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我们都曾读着金庸小说,做着行侠仗义的梦,幻想着自己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胸怀天下。
正因为有这样的胸襟,他才能在每一部作品中写下这样的字字千金,句句精辟。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
天下将有大变,身居深宫,不如远涉江湖。你要记得我这句话。——《碧血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射鵰英雄传》
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雪山飞狐》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神雕侠侣》
官场惯例原是如此,瞒上不瞒下,皆大欢喜。——《飞狐外传》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白马啸西风》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倚天屠龙记》
仁者无敌——《鸳鸯刀》
也有人惋惜相识的朋友死于非命,但各人大难不死,谁都庆幸逃过了灾劫,为自己欢喜之情,远胜于痛惜朋友之死。——《连城诀》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天龙八部》
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侠客行》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书到用时方恨少,肉到肥时方恨多。——《鹿鼎记》
我剑利兮敌丧胆,我剑捷兮敌无首! ——《越女剑》
人生百味境况,世间千般情仇,都浓缩在这精炼的字字句句中。
他的武功
金庸先生享誉最盛的身份是武侠小说大家,而在他身上另一个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业大亨。
1947年,他从三千名投考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大公报》。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往香港,那年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城市,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
于是他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了此生基业。30年的时间,《明报》在其手中成为了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让《明报》壮大为香港大报,几次关键的转机都与金庸有关。
1962年,中苏关系破裂,三年灾荒,大量内地居民逃往香港。他随即派记者前往报道。报道一出,《明报》立马畅销,发行量迅速由1万份陡升至4万份。
20世纪 60年代初,当初因战祸暂时栖身香港的内地人,在此长期居住下来,香港也有了无数的摩天大厦和长远的发展计划,成了繁华的现代大都会。《明报》副刊开辟专栏报道这些人定居香港的日常和内地的情况,让他们一解思乡之愁,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
1966年,“文革”爆发,《明报月刊》成为了海外知识分子论政的舆论阵地,金庸也适时提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宗旨,并在动荡的10年间,准确预见了中国内地政治的发展,一步步建立了“中国问题专家”的国际声望。
《明报》发展壮大的一路,有时代的背景,更有金庸的坚持。他采用的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管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他坚持的一项信条,从小说中练就的对人性的洞察力,也被他实践在对《明报》的人事管理中。
回看《明报》的足迹,不禁想到了消费保未来,我们想成为所有消费者忠实的消费服务管家,帮助消费者一站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消费问题,服务消费者,提升整体售后服务水平。
我们的目标很小,立足于每一个个体,我们的目标也很大,旨在改善整一个群体。一个企业选择走怎么样的路,决定了它会为社会带来什么。在一个极其商业化的社会里,平台就像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梯。助人成长,回馈社会,这理应是企业肩负的宗旨与使命。
着眼现实,洞悉时事,慧眼识人,决心坚持,助人成长,回馈社会。《明报》数十年的前行印记依然值得每一个在创业路上的企业借鉴学习。
1972年,金庸封笔;
1989年,金庸卸任社长职务;
1992年,金庸主动出让《明报》控股权,退出商界;
2018年,金庸离世
……
江湖,文字,武功
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完美谢幕后
走过94岁的人生,
这一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金庸之后,
再也没有一部小说能让世人魂牵梦萦畅游天下,
再也没有一份报纸能令文人紧密联系心悦诚服,
历史的终结,唏嘘万千。
再见,金庸
他日相逢,后会有期!
消费保,免费处理消费投诉的公益平台!